齐河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:废弃矿坑变身立体化种植基地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

德州新闻网 阅读:12 2025-05-06 04:18:27 评论:0
齐河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:废弃矿坑变身立体化种植基地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

近年来,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在山东省齐河县,一种名为“光伏+菌菇”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,将废弃矿坑变身成为立体化种植基地,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齐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,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。然而,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,废弃矿坑问题日益突出,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,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齐河县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,将废弃矿坑与现代农业相结合,打造出“光伏+菌菇”的立体化种植基地。

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的核心在于,将光伏发电与菌菇种植相结合。在废弃矿坑底部铺设光伏板,利用太阳能发电,为菌菇种植提供清洁能源。同时,在光伏板上方,利用矿坑的空间优势,搭建起菌菇种植架,形成立体化种植模式。

这种模式具有多重优势。首先,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,降低生产成本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其次,菌菇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,可以在废弃矿坑中进行,有效利用土地资源。此外,菌菇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可以用于光伏板的清洁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

在齐河县,废弃矿坑变身立体化种植基地后,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,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种植的菌菇品种丰富,包括香菇、平菇、金针菇等,市场需求旺盛。据统计,齐河县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每年可种植菌菇1000余吨,产值达到数千万元。

此外,这种模式还带动了当地就业。在种植基地,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菌菇种植、管理,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维护。这些岗位的提供,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,增加了收入来源。

齐河县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的成功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推广过程中,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地发展“光伏+菌菇”等绿色产业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。

未来,齐河县将继续加大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扩大种植规模,提高技术水平,打造更多绿色、可持续的立体化种植基地。同时,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,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总之,齐河“光伏+菌菇”模式以其创新性和可持续性,为废弃矿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相信这种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德州新闻网是德州市综合性信息枢纽,每日更新民生政策、突发事件及国际热点,搭建‘德州看世界,世界看德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