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杂技《柔术唢呐》申遗遇阻:脊椎极限表演引争议,人道质疑声不断

德州新闻网 阅读:8 2025-05-18 06:18:29 评论:0

近日,我国著名杂技表演《柔术唢呐》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,遭遇了一系列争议。其中,“脊椎极限表演”这一表演形式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,被部分人士指责违背人道原则。

《柔术唢呐》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杂技艺术,起源于我国山东省德州市,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它以柔术为基础,结合唢呐音乐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然而,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,这一传统杂技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争议的焦点在于《柔术唢呐》中的“脊椎极限表演”。这种表演形式要求表演者在狭窄的空间内,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脊椎弯曲动作,甚至达到几乎折断脊椎的程度。这种极限表演,虽然为观众带来了视觉震撼,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表演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担忧。

有专家指出,脊椎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,承担着保护脊髓和内脏等重要功能。长期进行极限脊椎弯曲表演,不仅对表演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,而且可能导致终身残疾。因此,这种违背人体生理极限的表演形式,应当受到严格限制。

在此次申遗过程中,部分人士对《柔术唢呐》的“脊椎极限表演”提出了质疑,认为这种表演形式违背了人道原则。他们认为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,应当以人为本,尊重和保护表演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面对争议,我国文化部门和有关专家表示,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,对《柔术唢呐》的表演形式进行合理调整。一方面,要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杂技的艺术价值,另一方面,也要确保表演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形式开始面临类似的争议。如何平衡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,尊重和保护表演者的权益,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在今后的发展中,《柔术唢呐》以及其他传统杂技艺术,应当积极探索新的表演形式,既保留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又确保表演者的身体健康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,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
总之,德州杂技《柔术唢呐》申遗遇阻,脊椎极限表演引争议,反映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,对于艺术与人文关怀的思考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表演者的权益,推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德州新闻网是德州市综合性信息枢纽,每日更新民生政策、突发事件及国际热点,搭建‘德州看世界,世界看德州